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创作 > 正文

敦煌艺术艺术创作,敦煌艺术艺术创作特点

cysgjj 发布于2024-03-19 16:40:03 艺术创作 23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敦煌艺术艺术创作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敦煌艺术艺术创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画敦煌的目的?
  2. 敦煌石窟是如何建造的?
  3. 敦煌鼓舞串词?
  4. 张大千惟妙惟肖的画作是不是通过临摹敦煌壁画练就的?

画敦煌的目的?

敦煌艺术的创作源泉应该说是宗教,大多数画家是信仰者,或者心存信仰,如果心中不相信佛教,绝对创作不出像敦煌壁画这样辉煌的作品

  敦煌的艺术家们生来就具有艺术才华或造型天赋他们出于对佛教的信仰,从心灵深处挖掘创造的源泉,从事创造活动,因此,这些艺术作品能保持永恒的生命力是必然的。

敦煌艺术艺术创作,敦煌艺术艺术创作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敦煌石窟是如何建造的?

敦煌石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所以敦煌石窟是几个朝代人的辛苦杰作。

很高兴来回答你的问题。

2004年和2017年分别去了次敦煌莫高窟,深感震撼!而且第二次去时、整个景区进行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参观步骤(尤其是看球幕电影了解敦煌、丝绸之路、莫高窟的历史),更加能让游客感知历史的厚重感[祈祷]

敦煌艺术艺术创作,敦煌艺术艺术创作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由来!为什么在这里雕佛像?

相传,公元前366年(秦朝)敦煌有一位名叫乐尊的和尚,当他经过三危山时,山上忽然出现万道金光,三座危峰上的金光化成“三世佛”,四周无数菩萨诵经说法,飞天仙女飞舞散花。他顿感三危山上的金光就是佛光显灵,便四处化缘,在三危山对面的鸣沙山上开凿了第一个石窟。

接着有禅师法良在其窟侧接续建造,之后当地民众竞相仿造,至唐武则天时期已有“窟室千余龛”的规模[赞][赞]

敦煌艺术艺术创作,敦煌艺术艺术创作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建造时长:约一千年时间

始建于前秦时期(公元前366年),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

3、石窟和佛像数量。

从秦开始大兴土木,到元朝初期,约有一千年间石窟形成,佛像计48万尊,由于自然损坏和人为破坏,现仅存不到500窟[流泪]

4、石窟建造过程、营造者和耗时。

敦煌鼓舞串词?

关于这个问题,敦煌,古老的城市文化的瑰宝,历史的见证;

鼓舞,激发激励,振奋人心,激扬文字

串词,拼接语言,组合表达,展示魅力,点亮思维

敦煌鼓舞串词,让我们感受古老文化的力量,振奋自己精神,用文字展现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回答如下:敦煌鼓舞串词是指以敦煌壁画为灵感,创作出富有韵律感和艺术性的词句。这种词句常常用于各种场合的演讲、表演、宣传等,能够增强文艺气息,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敦煌鼓舞串词的创作过程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

张大千惟妙惟肖的画作是不是通过临摹敦煌壁画练就的?

张大千是1941年5月去的敦煌,时年43岁,而仅就仕女画而言,早在他三十多岁时,就已是画艺娴熟了。如他32岁作的《观音》。

观音(三十二岁作)

还有在去敦煌前的1939年作的《执扇仕女图》等一系列画作均是不俗之作,人物线条流畅,描画无论是淡雅,还是艳丽,均气质非凡。

张大千早在37岁时就与溥儒享有“南张北溥”之美誉,闻名于画界了。

执扇仕女图(四十一岁作)

既然张大千早已画艺有成,那么他为何还要去敦煌呢?

张大千早在拜李瑞清、曾农髯为师学艺时就听说过敦煌,后来他又见过敦煌写经和绢画。在成都重庆时,他还听老友严敬斋、马文彦等多次介绍过敦煌石窟艺术。严、马均曾任国民***监察院驻甘(肃)宁(夏)青(海)监察使,并到过敦煌。经严、马二人一说,加之张大千查阅了有关敦煌艺术的资料,更增加了赴敦煌的信念。为了筹集费用,他抓紧时间作画,以便多开画展。

1940年9月,张大千下青城山回到成都,为去敦煌打点行装。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诸事妥当。他在给重庆张善子写信时说,三个月后即返回重庆欢聚。10月中旬,张大千从成都乘汽车出发。10月20日10点50分,张善子病逝于重庆歌乐山宽仁医院,终年五十九岁。张大千北上至广元,刚参观完千佛崖石刻,正待动身去麦积山,忽接报丧电报,他为痛失长兄,哀莫能已,仓促返回重庆,于是中断了此次的“西天取经”。1941年5月,张大千率夫人杨宛君、次子张心智等再赴敦煌,1943年离开敦煌,在敦煌的时间长达两年零七个月。张大千是我国第一个到敦煌临摹壁画的职业画家。在敦煌期间,他除了临摹壁画也搞创作,如《番马图》等。

番马图(四十五岁作)

至于张大千为何去敦煌,除上述原因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1***5年,张大千应叶公超之请,为其所辑《叶遐庵先生书画集》作序。张大千在序言中不仅回顾了二人之间的友谊,评价了叶恭绰的艺术,还提到去敦煌的原因。他写道:“先生长予十九龄,予以丈人行尊之。民国十七年(1928年)教育部筹划全国第一次美术展,予与先生同任审查事,予之得交先生自此始。惟先生于予画所激赏,因谓予曰:‘人物画一脉自吴道玄、李公麟后已成绝响,仇实父失之软媚,陈老莲失之诡谲,有清三百年,更无一人焉。’力劝予弃山水、花竹,专精人物,振此颓风。厥后西去流沙,寝馈于莫高、榆林二石室者近三年,临抚魏、隋、唐、宋壁画几三百帧,皆先生启之也。”看来张大千去敦煌的真正原因,是受了叶恭绰的启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敦煌艺术艺术创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敦煌艺术艺术创作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58pou.com/post/17956.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