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创作 > 正文

红烛艺术创作,红烛艺术创作背景介绍

cysgjj 发布于2024-03-20 05:54:46 艺术创作 29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红烛艺术创作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红烛艺术创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红烛意境特点?
  2. 红烛的作者写作年龄时代背景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3. 以红烛精神类似的素材?

红烛意境特点

“红烛”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通常具有以下意境特点:

1. 哀怨:红烛常常被用来表达离别、哀怨、忧伤等情感。在诗词中,红烛常常被用来象征孤独、寂寞、思念等情感,给人一种哀怨的感觉。

红烛艺术创作,红烛艺术创作背景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 燃烧:红烛的燃烧常常被用来象征生命的短暂和珍贵。在诗词中,红烛的燃烧常常被用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提醒人们珍惜时间和生命。

3. 光明:红烛的光明常常被用来象征希望、信仰、理想等。在诗词中,红烛的光明常常被用来比喻人生的希望和信仰,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4. 凄美:红烛的凄美常常被用来象征爱情的悲剧。在诗词中,红烛的凄美常常被用来比喻爱情的不幸和悲惨结局,给人一种凄美的感觉。

红烛艺术创作,红烛艺术创作背景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红烛的作者写作年龄时代背景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的第一部诗作。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05年,进入绵葛轩小学读书。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乙班。1914年6月,论文《名誉谈》发表。1919年2月,成为《清华学报》编辑。1920年,编成诗集《古瓦集》《真我集》。1923年3月16日,长诗《园内》写定;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4年6月,毕业于科罗拉多大学。1925年1月上旬,参与发起“中华戏剧改进社”;7月,诗《七子之歌》发表;9月,被聘为北京美术专门学校筹备专员。1927年2月,担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

红烛艺术创作,红烛艺术创作背景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928年1月,诗集《死水》出版。1932年8月,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1936年1月,论文《离骚解诂》发表。1943年,组织十一学会。1945年3月,联名发表昆明文化界《关于挽救当前危局的主张》。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的大会上,斥责***暗杀李公朴的罪行,下午,被***特务暗杀。

2009年闻一多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以红烛精神类似的素材

1922年夏天,闻一多在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芝加哥有不少艺术馆、博物馆,闻一多常常兴致勃勃地去参观。有一天,他去设在林肯公园里的自然博物馆,发现有一个“中国陈列室”。闻一多怀着极大的兴趣走了进去,然而,一进门他就气坏了,越看越叫他怒火中烧。

原来,在这个陈列室里展出的,都是祖国极其珍贵的文物:秦代的陶瓷、汉唐的拓片、石窟的经书、巨大的雕像……这些都是中国的国宝啊!

闻一多平常就对文物很感兴趣,他在出国之前,就对报上刊登的一些外国人***取各种手段掠夺、诱骗中国文物的消息很关注。现在,看到这些属于中国的珍贵文物被人厚颜***地“陈列”在这里,他气得实在忍不住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红烛艺术创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红烛艺术创作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58pou.com/post/18071.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