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创作 > 正文

艺术创作书目,艺术创作书目有哪些

cysgjj 发布于2024-04-13 05:20:59 艺术创作 28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艺术创作书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艺术创作书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请问有什么关于艺术类的书籍吗,音乐类、艺术家自传也可,求推荐?
  2. 世界读书日,有哪些关于艺术的书籍推荐呢?

请问有什么关于艺术类书籍吗,音乐类、艺术家自传也可,求推荐?

关于西方艺术史类:

可以读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艺术创作书目,艺术创作书目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丹纳《艺术与哲学

关于西方现代艺术:

可以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威尔贡培 兹《现代艺术150年》

艺术创作书目,艺术创作书目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关于审美美学类:

国内的比较通俗易懂有趣味性,可以读 李泽厚《美的历程》《美学四讲》美学史《中国思想史编》

宗白华《美学散步》

艺术创作书目,艺术创作书目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光潜美学思想作品,如《谈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冯友兰《论中国艺术精神

谢谢你的问题, 首先美术艺术家自传

1:《渴望生活-梵高传》是2008年4月1日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欧文·斯通。

内容简介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美国传记作家欧文·斯通的成名作,是其年仅26岁时的作品。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七十余年来,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人生震撼无数读者。这部作品被译成八十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感动亿万读者。

2:《月亮和六便士》毛姆:后印象派画家高更原型

《月亮和便士》的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主人公原是位证券经纪人,人届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灵感,创作出许多艺术杰作。毛姆在小说中探入探讨了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月亮和六便士》是威廉啡胤毛姆的三大长篇力作之一,完成于1919年。毛姆最新鼎力大作,年度必看言情。

3、《莫奈和他的眼睛》张佳玮:印象派画家莫奈

1.艺术简介类

贡布里希 《艺术的故事》

《现代艺术150年》这本其实我没读过,但是看到很多同行推荐,据说比贡布里希更容易读

2.欣赏或者是鉴赏技巧

《如何看一幅画》弗朗索瓦丝・芭布-高尔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弗雷

3.艺术家传记类

《渴望生活》 欧文斯通:后印象派画家梵高

《月亮和六便士》毛姆:后印象派画家高更原型

《莫奈和他的眼睛》张佳玮:印象派画家莫奈

《朱光潜谈美》是一本不错的美学启蒙,让人们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美的历程》也不错,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书,特别是《古都》,对美的描述比较细致,还有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其实最美的是大自然,天然去雕饰,所有的艺术最高境界就是回归自然,要学会时刻观察大自然,多阅读不同科目的书籍,特别是诸家经典(特别是老子庄子)与古典诗词,品味自然会由内而外得到提升,多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从中慢慢找到自己喜欢风格

一本好书,一杯好茶,在悠扬的古筝乐下曲相遇,是美妙且安静的。

深秋晨露,寂静无声却晶莹悦目,如同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可使人远离生命中的困惑与旅途中的乏味。

埃克哈特.托利对于人际关系做出了别样的分析与解读。

他认为,倾听是一门艺术,当倾听别人说话时,不要仅用大脑去聆听,还要用整个身体去聆听。

在倾听的时候,试着去感受你内在身体的能量场,从而将你的注意力从思维中带走,创造一个真正没有思维干扰的、便于真正倾听的宁静空间

这是你给别人极为珍贵的礼物

大部分人不知道如何去倾听别人说话,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注意力都被思维所占据。它们赋予自己思维的注意力比赋予别人说话内容的注意力要多的多,而对于真正重要的东西--别人话语和话语下的的本体,却丝毫没有留意。

较为尴尬的情景是,大部分的人际关系主要由思维互动组成,而不是由彼此间的相互沟通和体会组成。这就是为什么在人际关系中有如此多的冲突的原因。

交谈中,要与你的内在身体相连接并创造一个纯净的“无思维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轻柔的古筝乐曲下,一杯茶、一本书,在这里相遇……

世界读书日,有哪些关于艺术的书籍推荐呢?

📖

在@CANmuseum的后台收到许多小伙伴留言说想要一些艺术入门书推荐,那这次我就帮大家整理了一些最经典的艺术书籍(附豆瓣截图)。

1、《艺术的故事》

2、《加德纳艺术通史》

3、《詹森艺术史》

4、《剑桥艺术史》

5、《一九四零年以来的艺术》

6、《现代艺术150年》

7、《图说中国绘画史》

8、《美的历程》

《画在人心的苦闷上》

这本书的作者李宗陶,里面收录了他***访的一些大咖艺术家的访谈。像李安导演,张晓刚,徐冰,毛焰,罗中立,刘晓东等。我看这本书的时候西方艺术可能了解比较多,对于中国现当代美术只是说看过一些名家的作品眼熟而已。阅读后我再去看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更能去理解他们创作时想表达的东西。

书里写到很多艺术家的一些生活状态,印象深刻的一个是它里面写朱新建。画家朱新建老先生非常喜欢喝可乐,因为碳酸对牙齿的腐蚀比较大,所以他的牙掉了几颗,他就说他觉得这个社会应该对于一些不好的或者一些颓废的东西,要有一些包容,比如说这个咖啡或者可乐可能没有白开水那么健康,但它能带来快乐。是不是活的很潇洒任性?

我觉得我喜欢艺术,想了解更多艺术家和他们作品的原因,里面就有一部分是他们怎么突破大众平庸的想象力去表达。这本书最好的阅读方式是看一篇艺术家的访谈,再去看他的作品,你就会觉得这些艺术家会更加的鲜活,会有和以前看的时候不一样的发现。

《亲爱的提奥》

封面上的副标题写了是梵高的自传,事实上它是梵高和他的弟弟提奥一个通信集, 可以看到,1890年的7月他生命最后的时间的生活。提奥一直在资助他的哥哥,通过梳理这些通信,可以一直看到梵高在跟他弟弟说,「我最近画了几幅画,但是我没有钱了, 我的钱都拿去买颜料了,你能再借点钱给我吗?我保证我一定会成功的。」一直陷入这种循环中,你可以想象梵高当时的挣扎, 看到他一直在陷入一种迷茫孤独。他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失败的,画作不被认可,身体饱受疾病。 其实他的一生都在和这些东西抗争。

我曾经去过法国的阿尔勒小镇,就是梵高的最后几年在疗养院的那个所在地。当时从他的房间看出去, 有一大片麦田。从疗养院走出去之后的就是那出现过在他画里的橄榄树。当时我站在夏天的阳光下,看着那橄榄树,就像穿越了一样,好像我就是梵高,站在那里被绝望吞噬。

梵高的生平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有点像知道结局的***一样,跟着他,通过他自己的讲述,更加触动他的内心。我读的时候会读几页暂停一下,觉得太难过了,要停下来去哭一哭。也会为他在心里欢呼,比如说他遇到了爱情,或者是今天的天气很好,太阳很好,今天画了一幅画就是他自己很满意的画, 或者是他对景色的一些描写。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梵高他的文字也很好,里面还有他对其他艺术家一些看法,提香,安格尔等。读完了以后会觉得梵高的一生悲惨却又绚烂,绚烂的是他坚持绘画,内心的富足。他关怀寄予他眼里穷人。他被关注最多可能都是他,晚期的作品就像星空,他的自画像。读过他从头到尾的人生可能你会去关注一下他早期的一些作品。 绘画是一个很神奇的事情,你第一次看星空或者向日葵,你不知道梵高是谁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色彩很好看,或者说很抽象, 你的评价就是仅此而已。但是当你了解了他了以后再去看这幅画你就会觉得不一样,他的星空诗好像着了火一样,他的向日葵是那么的热烈。读完这本书 再回头去看,他的一些作品可能又不一样,更加深刻更加鲜活的去理解这个作品,他所在的时代。

艺术简介类的:

《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

《现代艺术150年》

欣赏或鉴赏技巧类:

《如何看一幅画》弗兰索瓦丝

艺术家传记类:

《渴望生活》欧文斯通

《月亮和六便士》毛姆

《杜尚访谈录》杜尚

摄影类:

《艺术与知视觉》:审美与认知的底层逻辑书。

作者鲁道夫·阿思海姆先后就任于纽约社会研究院和劳伦斯学院,1968年后担任哈佛大学艺术心理学教授,1***4年退休后担任密西根大学艺术史系访问教授,1***6年获“全美艺术教育协会突出贡献奖”。

个人感受:很厚也很深,不太推荐入行不太深的同学,因为太枯燥,容易有“字都认识,但不懂说什么”的感觉。适合能驾驭好设计更想做艺术沉淀的时期翻翻。

《设计入门教室》系列之色彩设计的原理、设计的基本规则、文字设计的原理、版面设计的原理:设计的基础书籍

设计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知道这样做“好像”是对的,但也不知道对在哪里,或者说它背后的逻辑是什么。翻翻这类书,可以给自己一些基础架构的知识建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艺术创作书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艺术创作书目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58pou.com/post/23232.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