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创作 > 正文

《梁祝》的艺术创作,《梁祝》的艺术创作特色

cysgjj 发布于2024-05-19 19:47:39 艺术创作 36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梁祝》的艺术创作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梁祝》的艺术创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梁祝的创作历程?
  2. 赏析梁祝?
  3. 梁祝最早的艺术题材?

梁祝的创作历程?

上世纪五十年代,艺术院校的学生要定期抽出一定时间为工农大众演出。演出过程中,何占豪发现老百姓根本听不懂外国乐曲,农民要求演奏沪剧、越剧音乐。1959年,《梁祝》于上海首演,这个古老的故事通过小提琴优美的音乐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

赏析梁祝?

《梁祝》生动地描绘出梁山伯祝英台在花园中,互追逐玩耍的情景。整个副部段落充满生气,表现出欣喜欢快、纯真无邪的情趣,及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同窗求学时陪同手足、形影不离、亲密无间、共读共玩的幸福生活

《梁祝》的艺术创作,《梁祝》的艺术创作特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呈示部的结束部,是描写祝英台与梁山伯十八相送依依惜别的慢板段落。先由独奏小提琴拉出一段由主部主题发展而来的深情的旋律,音乐委婉地起伏。像是在惋惜,又像是在叹息……这里,作者巧妙地加进了两个用休止隔开的小句逗,使音乐形成顿挫,细腻地描绘出英台面对前来送行的山伯感慨万分、欲言又止,一步三回的情景。随后,出现了独奏小提琴与独奏大提琴的模仿对答,一前一后,交相缠绕,十分缠绵而又感人地刻画了梁祝与长亭依依惜别时难舍难分的一片柔情。

梁祝最早的艺术题材

最早的艺术题材是民间传说,后发展为越剧,之后经由陈刚和何占豪根据越剧的曲调改变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成为传世的经典。

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

《梁祝》的艺术创作,《梁祝》的艺术创作特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梁祝》的艺术创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梁祝》的艺术创作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梁祝》的艺术创作,《梁祝》的艺术创作特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58pou.com/post/31711.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