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创作 > 正文

林黛玉艺术创作,林黛玉艺术创作特点

cysgjj 发布于2024-06-19 04:13:00 艺术创作 32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林黛玉艺术创作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黛玉艺术创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画菊是不是林黛玉写的?
  2. 林黛玉亲自动手裁剪衣服是为了谁?
  3.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黛玉就此进行了一番诗论,她是怎样说的?同意她的观点吗?
  4. 你喜欢黛玉的哪首诗词?

画菊是不是林黛玉写的?

画菊不是林黛玉写的,林黛玉的三首菊花诗是《咏菊》、《问菊》、《菊梦》。

《咏菊》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的七言律诗,是《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黛玉所作菊花诗。

林黛玉艺术创作,林黛玉艺术创作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首诗以“咏菊”为题,所写的是写菊花诗的情景。首联写黛玉为诗情所困扰而坐立不安,把诗人那种无法抑制、迫切需要发泄的创作***描写得活灵活现;颔联写作者秀逸超群的才思和全身心投入创作时的情状;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是全诗的中心所在,抒发了诗人感怀身世,自我怜惜的哀怨和不被人理解的愁绪。尾联是进一步对菊花高洁品格的赞赏,也是诗人的自诩之意和全诗意境的升华。

这首诗不仅平仄丝毫不爽,对仗也极工整,极具艺术性。

林黛玉亲自动手裁剪衣服是为了谁?

黛玉针线不错,却极少动针。袭人曾对湘云说黛玉“旧年好一年的工夫,才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但黛玉曾经亲自裁剪过衣服,她为谁裁衣服的呢?联系上下文,你会发现端倪。

林黛玉艺术创作,林黛玉艺术创作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第二十八回,贾宝玉在贾母处寻到林黛玉,当时她正在裁剪衣服,这说明这衣服不会是自己的,当然也不会是宝玉的,因为如果是宝玉的,黛玉不会大张旗鼓的拿到贾母处裁。当然也不可能是贾母的,因为黛玉病弱,大夫要求静养,即使不做活,贾母还怕累着了。

二,这件衣服不会太大,贾母特别疼爱黛玉,任他是谁,重活累活都不可能让黛玉去做,顶多轻巧一些,不是多么费心的事才有可能让黛玉伸伸手,不然,累着了怎么办?再联系一下第二十五回,王熙凤说让小丫头给黛玉并一些茶叶,并求黛玉做一件事,后来并没有再说下文,想来就是裁衣服的事了。

劳动王熙凤求林黛玉动手裁剪衣服的,不是贾琏,便是王熙凤的女儿"大姐儿”,可是,贾琏的衣物,不但工程大,而且从情感上王熙凤也不会劳架黛玉,那么工程又小,又让王熙凤倾注感情的人,林黛玉知道后又不厌恶的人只有"大姐儿”了。

林黛玉艺术创作,林黛玉艺术创作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楼主指的应该是第二十八回黛玉裁衣的情节。其实黛玉裁衣为谁,此情节没有明确的指向。书中这样写,是建立一个黛玉奚落宝玉的语境。小丫头要熨绸子角,黛玉说:“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这话明着是说布料,背后一层意思也是林黛玉在说贾宝玉,这会子林黛玉不想搭理宝玉。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黛玉就此进行了一番诗论,她是怎样说的?同意她的观点吗?

她说了三层意思:

一是要讲格律,平对仄,虚对实,要是有了好的句子可以不讲究这些。

二是强调立意第一,不要因追求词句破坏立意,即不以句害意。

三是要多读诗,要选择古读古诗大家如杜甫李白的诗,不要选择如肤浅的诗,读几百上千首。

我很赞成黛玉的说法。写诗讲规律没有错,但不能只为凑格律拼句子,只要能体现好的丰富的立意,完全不必受格律和句子的影响。尤其是现时代作诗,更要开放舒展一些,我最讨厌有的作者写完了还要标一下平平仄仄之类,不能说卖弄,至少让人失去兴致,没意思。其实,细读那诗,平仄怎么样不说,品起来味同嚼蜡,再标注平仄……。

有一条很必要,那就是要写好诗就要多读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嘛。

林黛玉在教香菱学诗时,讲了对诗词的一些看法,大致有这几条。

一、首先解决学的象的问题。

香菱是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因为大观园中酒令多用千家诗。所以黛玉讲了,诗沒什么难的,就是律诗中间有两联对仗,是平庂对应,词性对应的问题,也就是首先要了解写诗的格式,知道什么是格律诗。

二、以意境为主,可以打破框框。

但是黛玉不要香菱完全受格律诗框框的朿缚,首先是有好的句子,可以打破平仄,虚实的规律,第二是意境为中心,只要意境好了,句子平凡也是好诗。

三、要问古人学习,大量背诵古诗词。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

要想学好诗词,必须问古代名诗人学习,包括大量的知识储备,修辞练句。黛玉推荐的王维,以诗中有画著称,李白具有极丰富的想象力,杜甫的忧国忧民。

黛玉不喜欢李商隐的隐晦和陸游的浅近。

四、词意的转化。

香菱最初是想请宝钗教她学诗的,却被无情地拒绝了,按理说,如果香菱识趣些,就不会再提这样的要求。

香菱是真得很想学诗,以至于再次向黛玉开口,黛玉很干脆地答应了(总想表白善良纯真热心的黛玉。)

两个痴人也算是凑到了一块,黛玉不藏私,香菱真心热爱,做一件彼此都喜欢的事,该是多么快乐。

香菱一生最美的时光,大约也就是这个时光了。

黛玉对诗的见解又是怎样的呢?

香菱找黛玉学诗。香菱说“我只爱陸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若真心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再读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肚子里先有这三个人作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黛玉对诗词很内行说得有道理,当然同意和赞赏。

谢谢邀请。

***《红楼梦》,通过林黛玉教香菱作诗,所阐述的理论,塑造出林黛玉和蔼可亲的形象

我始终认为,这是艺术大师作者曹雪芹通过林黛玉这个虚构的人物中,表达出自己对诗词的观念与看法。

在此,我并不十分赞同的她的观点。诗词本身就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只是作者对自然界的景色,人生情感的阅历等,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出人的精神世界里,自我的认识和感悟,读者通过作品,在脑海里重现出这些优美的画卷,以达到美感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从中启迪了心智,增添见识。

这就是诗词真正的魅力所在。

你喜欢黛玉的哪首诗词?

林黛玉的《葬花诗》写得凄凉决绝,使人看了潸然泪下,摘其几句,与友共读。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诗中尽显黛玉的绝世才情,道出了感叹世事被风刀霜剑严密相逼,又不甘陷入这世俗的污淖之中,但愿能干干净净的来到这世上,还是干干干净净的离去,把悲观绝望的心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人唏嘘不已。

谢谢邀请!


黛玉擅长七言,以情见长,可她恰好有一首五言代笔(宝玉),叫杏帘在望,好诗。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特别是颔联,全是名词构成,真佳句也。


谢谢猴哥邀请

说到《红楼梦》里,黛玉的诗,我最喜欢的是“绢帕三诗”,女儿家娇羞期盼、思念无限、百转柔肠的心思跃然纸上……不对,应该说是跃然绢上,大家来看看:

《绢帕三诗》

眼空蓄泪泪空垂

暗撒闲抛且为谁

尺幅鲛绡劳慰赠

为君怎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停机德借孟母喻宝钗,咏絮才借谢道蕴喻黛玉。而黛玉的咏絮词确实不错: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队成球。

飘泊亦如人命薄:

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

凭尔去,忍淹留。

谢邀。

红楼梦中的点晴之笔,愚以为是林黛玉的葬花吟,全诗通过丰富奇葩的想象,写岀了黛玉多愁善感内心矛盾痛苦复杂的情感,和对生命迷茫的内心疑惑,明写花,实写人,鲜明生动,内涵丰富,可谓如泣如诉,字字血泪;同时又表现出黛玉那种不愿受辱被欺不甘低头就范的傲骄性格:

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艳能几时,

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

阶前愁杀葬花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林黛玉艺术创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林黛玉艺术创作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58pou.com/post/38930.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