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创作 > 正文

杜牧艺术创作特色,杜牧艺术创作特色是什么

cysgjj 发布于2024-07-04 14:36:12 艺术创作 20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杜牧艺术创作特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杜牧艺术创作特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晚唐诗人杜牧在诗歌创作中,呈现出了怎样的审美倾向?

晚唐诗人杜牧在诗歌创作中,呈现出了怎样的审美倾向?

有着小杜之称的杜牧,他和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两座高峰。

杜牧(803一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文学家。青少年时期就读经史,关心国家命运。二十六岁中进士,又制䇿登科。曾先后在江西、淮南各节度使府中作了十年幕僚。三十六岁内迁作京官。

杜牧艺术创作特色,杜牧艺术创作特色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杜牧的散文受益于韩愈,内容是叙写有关国计民生以及论述军事的。语言精准流畅,自然生动。

杜牧的辞赋也写得很好,他的《阿房宫赋》对封建社会统治者的奢侈***享乐生活作了深刻的描绘。托古讽今,以史为戒。

杜牧在诗歌创作上成就是非常突出的。晩唐时期社会状况急转而下,宦官当权,藩镇割剧,又爆发了黄巢大起义。面对这种情况,诗人们大都忧时嗟生,消极悲观,关注对象从社会转入自身情感。吟诵男女之情蔚然成风。而杜牧的诗歌抒发了他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杜牧艺术创作特色,杜牧艺术创作特色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杜牧在《感怀诗》中感慨于藩镇割据、横征暴敛所造成的"黎元愈憔悴",想对国家有番作为;《早雁》诗以象征手法表达了他对由于回鹘侵略而被迫背井离乡的人民的深切同情,"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㪚哀。"《河湟》诗对朝庭的昏乱和国力的衰减以及无心收复沦陷的河陇地区表示了无比愤慨对人民表示同情。"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这类诗具有简练浑括的特点

杜牧的咏史诗多用历史题材讽刺、揭露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他的《过华清宫三绝句》以人们熟知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形象地描绘了封建帝王的***、昏乱,含蓄地讽刺了晩唐帝王的***生活。"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他的《题桃花夫人庙》被人称为"二十八字史论"。还有《赤壁》诗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句,《乌江亭》诗中的"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句,都是借助历史上的个别事例,对成败兴亡的关键问题发表独创性向的议论。这类诗句具有含蓄深刻、托古讽今的特点。

杜牡他的诗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抒情写景的绝句,尤其善用七言绝句。往往就用四句诗就勾画出一幅完整而优美的画面,或抒情、或叙事、或写景、或议论,都能情景融合,余味无穷。在唐代后期以杜牧许浑为代表的诗文形成了清丽,语言典雅,空灵飘逸的感伤诗风。他的《九日齐山登高》、《江南春绝句》、《泊秦淮》、《山行》、《秋夕》、《赤壁》、《题鸟江亭》、《清明》、《寄杨州韩绰判官》等等七言绝句,词***华美清丽,画面清晰鲜明。每首诗都蕴含着千古名句,惊艳千百年,我国从小学到高中语文课本都有杜牧的古诗入选。这些诗都具有俊爽活泼的特点,另人赞叹不已。

杜牧艺术创作特色,杜牧艺术创作特色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杜牧有《樊川文集》流传于世。

杜牧在文学史上曾被许多人当作“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风流才子”。他也的确有因失意而生活放荡的一面。但事实上,他首先是一位关注民生、富有识见才略的有志之士。

他是一个写政治时事和政治抒情诗较多的诗人。在《感怀诗》、《雪中书怀》等长诗中,他纵论时事,抒发自己的政治思想。

他尤其对被吐蕃长期侵占的河湟失地,以及流离失所的人民的痛苦寄予深切的关怀,如他的《早雁》一诗就如此: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他用了比兴的手法表达了对南逃难民的真挚同情。

杜牧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还表现在他对妇女不幸命运的描写上。如《杜秋娘诗》、《张好好诗》等,是以沦落的女子为题材写的长篇抒情诗。

另外,他的古体诗抒情、议论、叙事舒卷自如,笔力豪健;他的律诗清新流丽,毫无雕琢之感。但他成就最高的,还是咏史和写景抒情的七绝。这些诗呈现的审美倾向精炼、含蓄、婉转、常常用旁敲侧击的方法,表达丰富的情思。

杜牧作为晚唐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其诗歌创作理论也与众不同 ,“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推崇李白、杜甫和韩愈,“李杜泛浩浩”,“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社会背景

在907年唐朝灭亡之前的七八十年 ,文学史上一般称为晚唐时期。此时的唐中央***日渐衰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藩镇割据,百姓生活在多重剥削压迫之下,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政治更加***,再加上吐蕃、南诏、回鹘等周边少数民族纷纷入侵,唐帝国已是岌岌可危。

个人背景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三朝元老宰相杜佑之孙,官宦之家,书香门第,博古通今,二十六岁,高中进士。目睹唐帝国的种种内忧外患,政治上很想有一番作为。读书时特别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尤喜论兵,作文多篇,注释《孙子》。

创作实践

  1. 部分作品表现了一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如《感怀诗》 ,感叹藩镇割据横征暴敛给民生造成的灾难;《郡斋独酌》则直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河湟》对政治的***和国势的衰微表示无限的忧愤。
  2. 大量咏史诗借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代表作《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而《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则是对历史上成败兴亡***的独家议论。
  3. 抒情写景的七言绝句艺术成就最高。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才情俊爽,思想活泼。

4 . 也有一些带有浓厚的个人潦倒失意的感伤作品,思想感情不够健康,明显与自己“不务奇丽,不涉习俗”的创作主张自相矛盾。

总之,杜牧在晚唐众多诗人中别开生面,成就显著,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对后世影响较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杜牧艺术创作特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杜牧艺术创作特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58pou.com/post/42531.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