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创作 > 正文

石刻艺术创作特点,石刻艺术创作特点是什么

cysgjj 发布于2024-07-21 23:09:34 艺术创作 19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石刻艺术创作特点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石刻艺术创作特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书法石刻形式?
  2. 李玄靖碑特点?
  3. 龙门石窟雕刻艺术特色?

书法石刻形式

从现存的北朝刻石书法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摩崖石刻。以山东境内为最多,比较重要的如《郑文公碑》,有上、下二碑,分别在今山东平度市和莱州市。此外,山东境内还有大量佛教题材的摩崖石刻,如《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以及今邹城的尖山、岗山、葛山、铁山摩崖等等。

石刻艺术创作特点,石刻艺术创作特点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是石刻造像记。由于佛教盛行,此时先后开建了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其中与书法关联度最大的是龙门石窟。在数量极为可观的窟龛中,属北魏时期的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一。除佛像外,还刻有造像记,记载了洞窟造像的相关内容,无意间给书法留下了一份遗产。清代起,金石学家通过对龙门石刻造像记的整理,相继推出龙门四品、十品、二十品、三十品、五十品、百品等,尤其是龙门四品、十品、二十品,成为龙门石刻造像记书法的典范,后人对于北魏书法的认识,很大程度来源于此。

  三是墓志。北魏迁都洛阳后,朝廷严令从北方过来的少数民族,死后不得送回原籍,必须就地安葬,因而在洛阳周边留下了大量墓葬群,迄今为止已出土属于北魏时期的墓志达数百件之多。因墓主多为北魏贵族,不少是王室成员,故无论是书写还是镌刻都十分精致,与龙门造像记这类工匠作品相比较,更能反映北朝上层社会的书法。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元晖墓志》《刁遵墓志》《崔敬邕墓志》《张玄墓志》等等。

  四是碑刻。除了上述刻石书法类型外,北魏还有少量碑刻,如《晖福寺碑》《吊比干文》《张猛龙碑》等。

石刻艺术创作特点,石刻艺术创作特点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些刻石书法给我们描绘了北魏书法的基本构架和面貌。从书法风格史的角度来讲,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类型,它完全不同于东晋南朝二王那种江左风流的样式,其霸气的形态和雄强的气息让人震撼。研究这些书法,对我们认识北朝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并与南朝相比较,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玄靖碑特点?

李玄靖碑,又称“哀公碑”,是中国唐代的一座石刻碑。其主要特点如下:

碑文篇幅长达4300余字,是唐代最长的石刻碑之一。

石刻艺术创作特点,石刻艺术创作特点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了小楷书写,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被誉为“小楷圣典”。

碑文内容介绍了唐朝宰相李吉甫的事迹及其子孙家族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碑身雕刻精美,包括龙纹、云纹等图案,彰显出唐代石刻艺术的高超水平。

用笔平正道婉,圆健浑厚,笔画疏密得当,规整稳定。笔力深沉含蓄,结字开张舒展。

正如梁谳《承晋斋积闻录》说的那样:“颜鲁公茅山《李玄靖碑》,古雅清圆,带有篆意,与《元次山碑》相似,乍看去极散极拙,多不匀称,而其实古意可掬,非《画像赞》、《中兴颂》所可及

龙门石窟雕刻艺术特色

龙门石窟北魏时期的造像多为削瘦的“秀骨清像”,早期的衣纹紧窄、偏袒右肩式袈裟也被褒衣博带式的服装所代替,衣裙层层垂悬,形成疏密间杂、通体流畅的衣饰线条,从而达到飘逸豪迈的艺术效果, 这时雕刻的飞天动作潇洒,多呈跪姿,雕刻手法由云冈石窟的直平刀法向龙门石窟的圆刀刀法过渡,艺术风格也由浑厚粗犷、富于幻想的神秘色彩转向精细入微、趋向写实的境界。

比如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主尊释迦牟尼,嘴角上翘,微露笑意,衣饰也由偏袒右肩和通肩式变成汉化了的褒衣博带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石刻艺术创作特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石刻艺术创作特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58pou.com/post/46807.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