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创作 > 正文

以小见大的艺术创作,以小见大的艺术创作作品

cysgjj 发布于2024-08-25 21:29:15 艺术创作 13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以小见大艺术创作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以小见大的艺术创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以小见大是艺术效果吗?
  2. 以小见大,属于哪种表现方法?

以小见大是艺术效果吗?

“以小见大”作为诗歌重要的表现手法形式灵活多样。“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说的就是以小见大的艺术特色。这里所谓的“小”,并非随手***摘的一枝一叶,而必须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作者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创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是小中寓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简单来说,它是以平凡细微的景物、事物(包括细节)来反映重大的主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它。

一、以小形象显大精神

以小见大的艺术创作,以小见大的艺术创作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柳宗元的《江雪》,前两句呈现的是时空大、雪大、江宽、天寒,而后两句抒写渔翁的伟大精神力量和顽强抗争意志,一叶“孤舟”,一个“蓑笠翁”呈现的是“小”、是“少”。诗歌由空廓的“千山”写到地面的“万径”,由纵横的“万径”写到一叶“孤舟”,由“孤舟”又缩小到“蓑笠翁”,又由渔翁缩小到一根钓竿上。此诗起笔见大,接着化大为小,再以大衬小、以万显一,这就是“妙在愈小而大”。

二、以小细节写大内容

孟郊的《游子吟》,通过母亲为要出远门的儿子一针一线缝制衣服生活细节,赞颂了伟大而永恒的母爱,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的手法。

以小见大的艺术创作,以小见大的艺术创作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张籍的《秋思》,作者截取生活中最普通的一件事,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借助生活中写信、拆信的片段展现了写信人丰富的内心活动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元稹的《行宫》,全诗二十字,首句指明地点,次句暗示环境时间,三句交代人物,末句描写动作。全诗最后以宫女闲聊的琐屑之举传达出昔盛今衰、人事变迁的重大社会内容以及愤慨之情。

三、以小事物映大主题

以小见大的艺术创作,以小见大的艺术创作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刘禹锡的《乌衣巷》,以“野草花”“夕阳”“堂前燕”的细小景物反映出深刻的主旨,封建权贵权倾一时,但终究逃脱不了衰亡的命运。诗歌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在淡淡的哀愁中表达深刻的主旨。

杜牧的《赤壁》,从反面落笔,抓住古战场上的一根折戟兴起波澜,小中见大。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了历史的往事,想到了汉末分裂***的年代,想到了赤壁鏖战中的重要人物,最后又以二乔的命运暗示战争的结局。

以小见大,属于哪种表现方法

可以说,散文的表现手法有以小见大的手法,但不能说以小见大是散文手法。

因为“以小见大”是记叙文常见的写作手法,也可以使用在散文中,也可以使用在小说、诗歌等其他文体中。

这里所说的“小”是指小人物、小***、小细节、小角度;“大”的意思是指作品中体现大的情感、大的道理、大的主题、大的背景

它往往取材于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人物、小***,通过小角度切入,关注人物的一言一行,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反映深刻的道理、重大的主题和时代背景。

以小见大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在写作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的 表现手法,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写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以小见大的艺术创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以小见大的艺术创作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58pou.com/post/55040.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