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创作 > 正文

敦煌主题艺术创作,敦煌主题艺术创作特色

cysgjj 发布于2024-08-26 02:21:35 艺术创作 18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敦煌主题艺术创作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敦煌主题艺术创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画敦煌的目的?
  2. 敦煌诗词文化?
  3. 张大千对敦煌壁画的所作所为,究竟是传承还是破坏?

画敦煌的目的?

敦煌艺术的创作源泉应该说是宗教,大多数画家是信仰者,或者心存信仰,如果心中不相信佛教,绝对创作不出像敦煌壁画这样辉煌的作品

  敦煌的艺术家们生来就具有艺术才华或造型天赋他们出于对佛教的信仰,从心灵深处挖掘创造的源泉,从事创造活动,因此,这些艺术作品能保持永恒的生命力是必然的。

敦煌主题艺术创作,敦煌主题艺术创作特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敦煌诗词文化

敦煌,亦是边塞诗歌的发源地。据统计,敦煌遗书中留下的敦煌诗词共有两万多首,如王维、王之涣、王昌龄等大诗人,都曾围绕“两关”(阳关和玉门关)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敦煌主题艺术创作,敦煌主题艺术创作特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杨慎的《敦煌乐》,则描摹了一幅极为鲜活生动的敦煌景象:

敦煌苍凉的山川风貌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王维、李白、王昌龄等著名诗人都曾给这片神奇而瑰丽、雄浑且灵动的地域,留下传唱千古的诗篇。

如"敦煌地拓极西边,纵步高城望渺然”、"万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

敦煌主题艺术创作,敦煌主题艺术创作特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非常丰富。
原因是敦煌壁画作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保存了大量的文艺作品,其中包括了不少优美的诗词。
敦煌文化是多元文化的交融,又包括了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汉文化、满文化、西域文化等的影响,这也为文艺创作提供了非常多元的元素。
而且,敦煌石窟中还保存了很多描绘社会生活、思想风貌、历史变迁等方面的图像和史料,这些作品价值极高,对于我们了解中国文化历史、文学史和艺术史都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并尽力保护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瑰宝。

张大千对敦煌壁画的所作所为,究竟是传承还是破坏?

关于张大千去敦煌一事,《民国人物碑传集·卷九·张大千先生事略》有记载:“时国难方殷,居士以不能奋身疆场为憾,因思近代我国敦煌艺术,久已震惊世界,而国人尚无实地访察者。若能有所研究,此亦身为画家报国之一途,于是携门人子侄,担簦蹑履而至敦煌。初意观摩三月为期,不足,继之以半载,又不足,终达三年之久。盖一入宝山,不能空手而归也。石窟皆在莫高山上,密若蜂房,俗名千佛洞。居士循祁连山下水道方向,由上而下,由南而北,再由北折向南,如是者四层,并然而序,得三百零九窟,皆亲笔标明号数。每窟另有调查,量其窟之大小,考其壁画之时代与风俗,编损成书曰《莫高山石窟记》。先是法人伯希和曾就其摄影选择编号,凌乱无次,为数亦少。石窟壁画,乃六朝三唐之遗,西方因伯希和之摄影,惊为东方瑰宝,而国人犹茫然不知。居士发愿临摹,将以昭示国人。于是日坐卧石窟中,目营手追,门人子侄及番僧匠史,各执其事以从。为时不及三载,得画两百余帧。其后展览门外,始知有此庄严伟丽之巨制,埋没于荒漠者近千年。”

邢捷和柳栋先生在莫高窟

敦煌,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2015年我终于如愿以偿。这里有美丽的月牙湖和浩瀚的沙漠,当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那些精美的壁画、雕塑和张大千当年为敦煌石窟所做的工作。张大千是第一个为莫高窟编号的中国人,并且编号具有科学性、方便性。关于传有张大千破坏敦煌壁画一事实属事出有因。1941年10月,张大千陪同前来参观的于右任、高一涵来到第20窟(现为130号),当时县府随行人员为使大家能看到底层壁画,手拉表层张开欲裂的坏壁,不慎用力过猛,撕碎脱落。而就在此时,适有外来游客,欲求张大千画未果,遂向兰州某报反映,指称张大千任意剥落壁画。1948年,甘肃省参议会在兰州召开,一参议员提出“敦煌千佛洞壁画,前被张大千剥夺损坏极大,并在南京公开卖买赠送”,并列出《张大千在敦煌的十大罪状》。1949年,甘肃省参议会郑重宣布:“张大千在千佛洞并无毁损壁画情事”。此事真相大白,尘埃落定。张大千生前每念此事,总有着一言难尽的黯然神伤之感。

邢捷在张大千展室前留影

张大千离开敦煌后,作有许多与莫高窟有关的作品,如《莫高窟供养人》等。在这之后,张大千的人物画深受敦煌壁画影响,如《蕉荫逭暑图》等。张大千八十一岁时还惦念莫高窟,他在《荷塘》中题道:“绿腰红颊锁黄蛾,凝想菱花滟滟波。自种沙洲门外水,可怜肠断***莲歌。莫高窟在敦煌东南四十里,白杨夹道,流水绕门,予深爱之。尝自金城携藕根移植于此,待薰风乍发,摇蒲葵扇,行岸曲间,风裳翠盖,自谓有江南朱夏之胜矣。惜乎不植,怅望清波轻涟无语,沧浪濯足,情见乎辞。己未(1***9年)摩耶精舍荷花盛开,写此漫识。”

张大千在莫高窟临摹壁画,旁边是藏族喇嘛画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敦煌主题艺术创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敦煌主题艺术创作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58pou.com/post/55078.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