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创作 > 正文

历史题材艺术创作,历史题材艺术创作的特点

cysgjj 发布于2024-09-15 19:42:30 艺术创作 17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题材艺术创作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题材艺术创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六零年代历史题材创作的类型及特征?
  2. 历史剧创作原则?
  3. 郭沫若创作的三个历史喜剧?

六零年代历史题材创作的类型及特征

革命历史题材:强烈的史诗意识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真实反映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人民在中国***领导下所走过的光辉而艰巨的历程,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强烈的鼓舞作用。

农村题材: 写实 反映农村生活,出现了许多表现翻身群众挣脱。。。思想残余的束缚,勇敢追求民主、自由新生活的作品

历史题材艺术创作,历史题材艺术创作的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历史剧创作原则?

成功的历史题材剧的创作有一个行业内公认的基本原则,就是重视历史性与真实性的统一。在某种程度上,历史题材剧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历史知识的一种方式。纵观这些年播出的古装历史题材剧,《东周列国》《汉武大帝》《康熙王朝》《大明王朝1566》《贞观之治》等高品质剧的成功,都离不开创作时重视剧本历史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郭沫若提出了"先欲制今而后鉴于古" 的理论,历史剧应该把握历史的精神, 努力找到古相通的东西.,把握历史的精神而不必为历史的事实所束缚,

提出了"失事求似" 提出了"失事求似"的创作原则 :历史研 究是实事求是的,而历史剧的创作则是失事求似。

历史题材艺术创作,历史题材艺术创作的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只要真实地把握与表现了历史的精神,是尽可以和史事尽可以有出入的。求似,则求一种神似,寻求历史精神的相通。

郭沫若创作的三个历史喜剧?

《屈原》《虎符》《棠棣之花》

郭沫若的戏剧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其全部作品中所占地位的重要性却不因之减少。

历史题材艺术创作,历史题材艺术创作的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的《棠棣之花》、《屈原》、《虎符》3部剧作在历史剧领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他的这些戏剧不仅抒写个人的情思而是有意识地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斗争武器来使用。他的几个取材于历史故事的剧本在形式上好像远远背离于现实内容却完全显示出“借古喻今”的作用较之那些虽然取材于现实而表现肤浅无力者其效果反而显得深沉而巨大。

郭沫若(1892年~1***8年),男,汉族,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中国历史话剧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毕生为探索中国历史话剧呕心沥血。他一生的剧作,基本上都是历史剧,并以新颖的创作方法探索中国历史剧的艺术形式,从幼稚到成熟,从低谷到高峰。从打地基到不断地垒高突破,创造出了中国现代历史话剧的风范。他从1920年起至1960年的四十年间,以旷代罕见的才华和火样的***,在史剧创作上纵横驰骋,取得了累累硕果,共创作剧本18部,其中史剧为17部,现代剧1部(《甘愿做炮灰》)。他的剧作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广大民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为史剧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是用白话写史剧的奠基人。他的剧作经验,对以后乃至今天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同样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他的历史剧创作活动,大体集中在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19—1925)即早期历史剧创作阶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郭沫若先后写成《黎明》(表演诗)、《棠棣之花》(诗剧)、《湘累》(诗剧)、《孤竹君之二子》(历史剧)、《卓文君》(历史剧)、《王昭君》(历史剧)、《聂荌》(历史剧)等,完成了从诗剧到历史剧的过渡。

第二个时期(1941—1943)即历史剧成熟阶段,共写成六部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并广泛演出,引起强烈反响。

第三个时期(1958—196)即转变手法从悲剧到喜剧阶段,先后创作了《蔡文姬》和《武则天》两部历史剧,对历史人物进行了重新评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题材艺术创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题材艺术创作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58pou.com/post/59609.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