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创作 > 正文

豫园的艺术创作,豫园的艺术创作特点

cysgjj 发布于2024-10-03 02:31:43 艺术创作 10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豫园艺术创作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豫园的艺术创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上海豫园的特色景观有?
  2. 上海豫园介绍和历史传说?
  3. 你觉得最好的铁线篆临摹范本是哪个?为什么?
  4. 求豫园的历史?

上海豫园的特色景观有?

上海豫园的文化艺术价值:豫园各处可见许多砖雕、石雕、泥塑木刻。《神仙图》、《八仙过海》、《广寒宫》、《郭子仪上寿图》、《梅妻鹤子》、《上京赶考》、《连中三元》等有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王稚登、董其昌、王世贞、莫是龙等就曾在豫园赋诗题词作画

豫园里的文物:

豫园的艺术创作,豫园的艺术创作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馆藏唐代金碗:豫园馆藏的唐代金碗极好的体现了唐代金银器的制作水准。该金碗碗口直径84毫米,高32毫米,底径45毫米,重89克,碗内底部雕刻有龙型图案,碗外通体雕刻各种鸟兽花纹图案。

2、赵云壑《梅兰竹菊四屏条》:赵云壑名起,字子云,号云壑、泉梅老人苏州人。善画花卉山水草书类王孟津。

3、《夜读图》王时敏:王时敏的《夜读图》作于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是豫园最早的藏品之一。此画以全景式构图,峰峦层叠,瀑布高悬。岩壑之间点缀茅舍数个;远山如屏,是一件王氏的代表作。

豫园的艺术创作,豫园的艺术创作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豫园园内有穗堂、铁狮子、快楼、得月楼、玉玲珑、积玉水廊、听涛阁、涵碧楼、内园静观大厅、古戏台等亭台楼阁以及***山、池塘等四十余处古代建筑。三穗堂位于豫园正门处,清乾隆二十五年建。原为乐寿堂,清初曾被征为上海县衙办公之地,改建西园时重筑为三穗堂。

上海豫园介绍和历史传说?

豫园,是江南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原是明代官僚地主潘恩、潘允端的私人花园,始建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万历五年(1577)潘允端解职回乡后加速建造,屈指算来,豫园建园已有400余年。

潘家是当时上海的望门大族。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长达九里的上海城墙建成,使及东南沿海的倭患逐渐平息,二十余年来生命财物经常受受到威胁的上海人民稍得安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并开始繁荣。士大夫们纷纷建造豫园园林,怡情养性,弦歌风月。潘恩年迈辞官告老还乡,潘允端为了让父亲安享晚年,从明嘉靖己未年(1559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建造园林。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上海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

豫园的艺术创作,豫园的艺术创作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豫园当时占地七十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并亲自参与施工。整座园林规模宏伟、景色佳丽。古人称赞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 潘允端晚年家道中落。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潘允端去世,潘氏家庭日趋衰微,无力承担园林修缮和管理所需的巨大开支。明朝末年,豫园为张肇林所得。

你觉得最好的铁线临摹范本是哪个?为什么

很高兴为您解惑,我认为铁线篆中最好的临摹范本当属李阳冰的《谦卦碑》。

铁线篆自玉箸篆演化而来,具有“纤仞似铁、圆转如线”的特点,因兼具铁丝一般的刚硬,又如线一般婉转,名为铁线。实属小篆中最为特殊的一种字体

钱线篆由玉箸篆发展而来,具备其结构严谨、布局匀称的特点,其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风格、特点逐渐成熟。

比之玉箸篆,其圆中求方、柔中带刚,更偏向刚。李阳冰则是铁线篆走向成熟的极大推动者,因而他所书的《谦卦碑》历来被奉为铁线篆中的经典,乃传世不朽之作。

《谦卦碑》笔画纤细但韧性如簧,转笔圆润婉转似线,可谓铁线篆精中之精!

而它的作者李阳冰是唐代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尤以篆书著称。铁线篆更是被他诠释的出神入化。他的作品都有“劲利豪爽,风行而集”的特点。

除《谦卦碑》外,古代蒙学之物《千学文》也是阳冰一大经典之作,书友也可找来临摹。

止山将《千字文》中的每个字都制作成精华视频,再辅以专用的止山《千字文》字帖。

避免了初学者看错、写错、练错的问题,感兴趣的书友可以戳止山铁线篆主页观看小***。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书友们有其他观点的不妨评论告诉止山!

我学篆书已有三年,个人认为学习铁线篆最好的范本属《峄山碑》。《峄山碑》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原点。学书者不可不学法帖。

《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块,内容是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峄山又名东山,与泰山南北对峙,孟子所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东山即指峄山。原石为北魏太武帝推毁,今已不存

邹城峄山立下的刻石,即后世所称《峄山刻石》,是现存最早的秦篆刻石。

  《峄山刻石》为秦相李斯撰文并书。《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公元前219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曾与鲁诸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祭山川之事”,说明秦始皇曾上峄山(今山东省济宁邹城境内)立《峄山刻石》;后又上泰山,立《泰山刻石》;再东行至琅琊(今山东胶南县西南),立《琅琊台刻石》,其内容皆为歌颂他立国的功德,《峄山刻石》是他的第一个刻石颂扬其废封建立郡县的功绩。

形式皆为四言韵文,字迹横平竖直,布白整齐,笔画挺匀刚健,风格端庄严谨,一丝不苟,字的结构上紧下松,垂脚拉长,有居高临下的俨然之态,似乎读者须仰视而观。在章法上行列整齐,规矩和谐,整齐化一、从容俨然、强健有力的艺术风范与当时秦王朝的时代精神是相统一的。这些刻文,对后世碑刻铭文书法都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是可学唐代李阳冰篆书,其代表作有号称“缙云三绝”的《孔子庙记》《城隍庙记》《忘归台铭》和《三坟记》《栖先茔记》《谦卦碑》等,其中《城隍庙记》最为著名。《城隍庙记》全称《缙云县城隍庙记》,唐乾元二年(759)立,共8行,每行16字,原石久佚,现存为宋代宣和五年重摹之石,在浙江缙云本庙。此碑点画瘦硬有力,与阳冰其他碑刻相去较多,然神***飞动,实出李斯。《城隍庙记》笔法圆劲婉通,线形规整,作为小篆的初学,极易人手。另外在线条的力度控制训练上,学习此碑也有积极的意义


我觉得铁线篆临摹范本最好的是唐朝具有最高成就的李阳冰的《千字文》,这是因为:其所表现的字体结构细腻、匀称流畅,刚柔并济,抑扬顿挫之豪放,既有高山流水之感觉,又具形态蜿蜒之秀美。


求豫园的历史?

豫园(Yuyuan Garden)位于上海老城厢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老城隍庙、豫园商城相连。它是老城厢仅存的明代园林。园内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湖光潋滟,素有“奇秀甲江南”之誉。豫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系潘氏私园。豫园始建于一五五九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她原是明朝一座私人花园,占地三十余亩.园内有穗堂、大***山、铁狮子、快楼、得月楼、玉玲珑、积玉水廊、听涛阁、涵碧楼、内园静观大厅、古戏台等亭台楼阁以及***山、池塘等四十余处古代建筑,设计精巧、布局细腻,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体现明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艺术的风格,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一颗明珠。 清末小刀会起义时,曾以园内点春堂为城北指挥部。豫园历经兴废,日趋荒圮。解放后,人民***对豫园进行了大规模修葺,当年景观大半恢复。全园可分四大景区。豫园内还收藏上百件历代匾额、碑刻,大都为名家手笔。豫园1959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由***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豫园的艺术创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豫园的艺术创作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58pou.com/post/63344.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