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创作 > 正文

艺术创作分析角度,艺术创作分析角度有哪些

cysgjj 发布于2024-10-05 16:56:34 艺术创作 16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艺术创作分析角度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艺术创作分析角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幼儿绘画作品应从哪些角度去分析?
  2. 鉴赏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内容,艺术角度等分析,哪几句感触深?
  3. 为什么有人说文学创作要高于善恶,要以一种大境界去创作和发现?

幼儿绘画作品应从哪些角度去分析?

幼儿绘画可用以下角度去分析:

1.不能用画的正确不正确去分析,而是用画的是不是很具有童趣去分析。因为在幼儿阶段没有建立起成人的观察事物的立体感空间感、色彩感等,所以不能用成人的评判标准去衡量幼儿绘画物象的正确与否,幼儿用天真的眼睛,稚拙的手法,“不正确”观察方法,大胆的表现他们心中的世界

艺术创作分析角度,艺术创作分析角度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不能用符不符合客观真实去分析,而是用是不是很好的发挥了幻想和想象力去分析。因为成人理解的客观世界要具有科学真实性,而在幼儿的世界里没有这样的概念,所以也就极大的发挥了他们没有客观世界限制的主观幻想和想象力,而这种幻想和想象力是非常可贵的,人类有了幻想和想象力才有了不断的发明创造

3.不能用符不符合客观现实物象的形体、色彩、线条等去分析,而是以这些要素在画面的组合、构成构图有没有美感去分析,是不是发挥了幼儿与生俱来个性独特的审美趋向和创意

以上方面我们都要加以鼓励、引导和培养,由此因材施教,将来这些幼儿长大成人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从观察事物的角度和广度,思维灵活多变的活跃性,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较高的审美与欣赏能力,都会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较好的发挥和运用,以及因此影响而形成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为我们社会培养了合格的各类人才和劳动者。

艺术创作分析角度,艺术创作分析角度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鉴赏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内容,艺术角度等分析,哪几句感触深?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品由情入笔,由喜转悲,由盛转衰,恨字贯穿全篇乃点晴之笔也!醉吟之恨?君王之恨?贵妃之恨?家国之恨?黎民之恨?此恨绵绵无绝期也!


大家好,我是襟亚。老规矩:先回答问题,然后再慢慢解释。

关于《长恨歌》感触深的句子,从内容上我选以下五句:

艺术创作分析角度,艺术创作分析角度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2.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3.梨园***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4.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5.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从艺术角度上我选下面五句: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長恨歌,若不深读感觉祗是叙事或者说是记事诗,其实作者的寓意儘在首句"漢皇重色思傾國"。(倾國,典出漢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顧倾人城,再顧倾人國。形容其绝色)。這里的漢皇指的是唐皇(为何唐代诗中多将唐皇称漢皇是另一个议题),作者的目的有警诫國君不可妄思妄动,色不迷***自迷,妄动的后果很严重,甚至能动搖國基(倾國)。整篇似乎漫不经心祗是在叙述故事过程,其实其着墨点主要在漢王重色到惊心动魄的"倾國"的演变都是自已妄思的自然结果。以此加大警诫的力度。色字头上一把刀,对我们常人而言亦有警示的意義。

《长恨歌》是一首乐府长诗,表面上看这首诗从头到尾记录了唐明皇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实际在记录爱情故事的同时,还揭露了社会矛盾以及造成唐朝衰落的社会根源。

这首诗***用了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创作手法,把一段爱情故事描述得淋漓尽致,把离恨描写得锥心蚀骨,并把人们对爱情的向往用比翼鸟和连理枝做了恰当的比喻,让人读着心痛,回味无穷。诗中所***用的艺术手法一直是后人学习的范本。

白居易有诗魔之称,他的诗用词朴实,直白易懂,朗朗上口,老少皆宜,同时又不缺少千回百转的的意境回环,给人一种山水欲穷又柳暗花明的感觉。

《长恨歌》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开始发力,描述起来一环紧扣一环,抓人心脾,引人入胜,让人觉得多一字不精,少一句不行,句句都在情理之中,***迭起,意象频生。每一段落都有好句流传后世。

比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简直太多太多,无法取舍。

喜欢的还是最后一段: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歌行体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常被误为歌颂李杨二人的真挚爱情故事。其实,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和“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名句中可以探究出作品的主旨。

一 长恨的主角

从诗题看,这篇作品就是歌“长恨”,结尾也再次点题:“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但是为什么“长恨”呢?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对故事的铺叙,一层层地展现出来,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品味和体会 ,所以,这首诗的主题就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作品主要表现了李、杨之间坚贞的爱情,描写二人死别后绵长的相思之“恨”;另一种认为,该诗前一半着力批判唐玄宗“重色”误国,后一半对李、杨爱情大加歌颂,是多主题。但不论那种说法,李、杨二人都是“长恨”的主角——此恨绵绵无绝期!

二 悲剧的主角

结构看,诗歌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似寻常,实际上起着统领全篇主旨的作用,已经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汉皇”(指唐玄宗)身为一国之君,不“重贤思治国”,而“重色思倾国”,褒贬之意已经不言而喻了。对唐玄宗的描写都是围绕“重色”二字来写,不理朝政,放纵淫乐,乐极生悲,乐极生恨,天人永隔,长恨绵绵。但是,当悲剧的制造者,最终也成为了悲剧的主角时,读者就更应该回过头来思考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何在。

为什么有人说文学创作要高于善恶,要以一种大境界去创作和发现?

好的文学作品,不光要高于善恶,还要高于一切相对。所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有人说,要抑恶扬善。说得对!然而不能平等的体察和理解善与恶,如何抑恶扬善?一个恶行背后未必没有善,所谓张扣扣为母报仇。而一个善行背后也未必没有恶,所谓自我救赎的慈善。

高于善恶要用同理心,深刻体察人心者才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这就是高于生活的意义所在。

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有多种多样的人物,人物有复杂而非标签式的性格,非常贴近生活,容易使各色各样的人产生代入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就是源于生活的魅力所在。

善恶只是一方面,财产的穷富,地位的高低,学问的大小,审美的雅俗,外表的美丑,关系的亲疏,等等。作者若不用同理心去体察生活,是无法把握的,就会说出何不食肉糜这样的话。超越相对而体察生活,利用相对而写活生活,才是一位优质作者必备而不凡的功底。

所谓大境界意义不明,是指历史的恢宏画面还是现实的宏大场景?是指大人物指点江山还是佛菩萨包容宇宙?那要和作者的知识结构相配套了。

若说大境界是指对世道人心产生善的引导,那是一位优质作者极高的追求,没有足够世间的阅历和出世间的体验也难以胜任。学习了解一下金庸金大侠和柯云路柯大侠吧,他们可以说是大境界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艺术创作分析角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艺术创作分析角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58pou.com/post/63833.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