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创作 > 正文

艺术创作的无题,艺术创作的无题作品

cysgjj 发布于2024-10-11 00:14:21 艺术创作 9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艺术创作的无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艺术创作的无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李商隐《无题》其一运用的艺术手法?
  2. 李商隐流传下来的共有六首《无题》每一首都有每一首的意境,是否有描述情感呢,还是指什么别的意境?

李商隐《无题》其一运用的艺术手法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一、抒情含蓄委婉。

诗之开头,诗人的情感活动是十分强烈的,他既有留恋昨日欢会的欢乐,又有感伤今天离别的痛苦。然而这一切他都没有直接明说,而是以“昨日星辰昨日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十四个字,创造出一个温馨、清美又略带几分凄迷的境界,将自己的情感隐含其中,让读者自己去猜测、去体会。又如“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也是如此。作者只是着力描绘宴会上的热闹景象,而自己参加宴会时的欢乐之情,与自己今天独处的忧伤,也尽在不言中。这首诗的情感活动,起伏多变,也比较突出。诗开头,作者回忆昨天与情人的欢会,心情当是欢乐的,然而第二句转入今日别离时心情则是忧伤的。第三句紧承第二句,写“身无彩凤双飞翼”的苦恼,第四句却突然一转,表示了与情人心灵相通的两情久藏的欣喜未已。第五六句,又—转,从今天转到昨天,用昨天的欢乐暗示今天的忧伤。第七八句是明承暗转,由相思之苦联系忧伤之痛。整首诗情感活动曲折多变,起伏不定。欢会和离别,幸福与凄凉矛盾心情贯穿始终。二、比喻贴切生动。本诗的颔联以生动比喻表达诗人对爱情所抱的热烈态度和坚定信念。“身无彩凤双飞翼”,说自己和恋人身受阻隔,不能像彩凤那样自由自在地比翼齐飞;“心有灵犀一点通”,则言阻隔无妨,双方精神相通,心心相印,有如犀牛角的白纹,上下相连。这样,越是写身受阻隔之难堪,则越显心灵相通之可溃;而越是写心灵相通之喜悦,则越显身受阻隔之痛苦。新奇的比喻把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不能跟恋人相聚的苦闷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三、对仗精巧工稳。这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要进行对仗的。该诗除尾联外,都用了对仗,而且对的既精巧又园滑。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对“身”(名词对名词),“有”对“无”(动词对动词),“灵犀”对“彩凤”(走兽对飞禽),“一点通”对“双飞翼”(联组相对),构撰极妙,对仗极工,堪称天衣无缝。首联不仅两句相对成文,“昨夜星辰昨夜风”与“画楼西畔桂堂东”相对,而且各句本身也相对仗。这些对仗的运用,使诗的形式对仗和谐,而且还在互相对仗比照中,突出了诗人情感的变化。

李商隐流传下来的共有六首《无题》每一首都有每一首的意境,是否有描述情感呢,还是指什么别的意境?

我这里解释一首.

艺术创作的无题,艺术创作的无题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艺术创作的无题,艺术创作的无题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在灯红酒绿的宴会上,碰见了一位意中人,心有所通,但无缘接近,终于匆匆赋别。

走马兰台,又点出诗人的蓬转生涯,就有可能推定这诗的写作时日,应为其离秘书省前夕,则是在秘书省同僚为他送别的席上。他之离开秘书省原非得已,因此结尾一联的"官去"大有深意,而诗中欢乐气氛的渲染,适足以反衬为全诗中心内容的对仕路坎坷的咏叹。

艺术创作的无题,艺术创作的无题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商隐(约813—858)晚唐著名诗人。开成二年(
837年)二十四岁中进士。后来因受牛(僧孺)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风格独特,叹史咏物,含蓄象征,深婉绵密,典丽精工,多有名句传世。
他的《无题•锦瑟》(标题是后人加的)一诗主题朦胧,向来有悼亡、恋爱、咏物、自伤等多种说法,一般把它作为一首悼亡诗来读。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首联借锦瑟起兴,大意是:锦瑟呀,你要那么多的弦干什么?你每根弦上发出的乐音都勾起了我对以往美好时光的回忆。颔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大意是:我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像庄周梦为蝴蝶一样。即使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这里表达出了对所悼之人的一往情深。颈联在颔联的基础上拓开一笔,描画出两幅美好的画面。大意是:沧海明月相辉映,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过去生活的图景如同蓝田玉山上的缕缕玉烟,依稀可见。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都表现出诗人的怅惘、悲伤之情。尾联再深入一笔,大意是: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如今追忆时才有,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既然当时“已惘然”,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尤显怅惘、悲伤。
这首诗基调哀怨,意境迷离,写出了诗人深深地怅惘,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语言清丽深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艺术创作的无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艺术创作的无题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58pou.com/post/64852.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