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创作 > 正文

审美艺术创作心理要素,审美艺术创作心理要素有哪些

cysgjj 发布于2024-10-31 00:14:20 艺术创作 12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审美艺术创作心理要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审美艺术创作心理要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个人美感形成的心理因素?
  2. 根据所学美学原理知识从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黛玉葬花中,分析其审美价值和审美心理要素?
  3. 审美四要素?

个人美感形成的心理因素?

(一)美感的生理因素

1、美感发生的生理表现

审美艺术创作心理要素,审美艺术创作心理要素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类表情有其生物学的根源,所以诸如喜怒哀乐等许多最基本的情绪,人在外貌表现上是相同的,具有人类的共同性。

2、美感发生的生理机体:

A、感觉系统:视听两种感受器被称为审美感官,其审美功能现在:声、色、形是客观世界具有审美意义形式因素,视听系统感知这些因素的能力,是它们作为审美感官的基础功能;视听及其结合,具备对客体世界较高的整合能力,使主体可以把握到完整的世界总体,为美感的生成提供了保障。

审美艺术创作心理要素,审美艺术创作心理要素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B、人脑结构:大脑皮层最为重要。

(二)美感的心理因素:

审美感受是各种心理因素复杂交错的动力综合,它们相互诱发、相互渗透、相互推动。

审美艺术创作心理要素,审美艺术创作心理要素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几乎总是同时进行,通称为感知。

A、审美感知具有选择性。B、审美感知具有完整性。C、审美感知注重形式表情性。

根据所学美学原理知识从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黛玉葬花中,分析其审美价值和审美心理要素?

《葬花吟》是《红楼梦》一书中历来最为人所称道,也是艺术上最为成功的诗篇之一。《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与第七十八回中的《芙蓉女儿诔》,一诗一文,堪称《红楼梦》一书中诗文作品的巨制双壁。

  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全诗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全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审美四要素?

美学中的审美要素也可以说是传统美学的任务,是研究艺术作品作为“美”的永恒的不变的标准。德国理想主义的形而上学美学被认为是当时唯一标准的美学。

在此条件下,发展出两个分支:心理美学和美学。美学(感性)的认知在很长的时间被认为是理性认知的对立面。 这个观点被现代的新观点所取代,即这个对立面是不存在的, 理性的认知是必然通过感性的认识过程而被认识的。即使尖锐的逻辑学也能同时成为很高的审美价值。

美学主要是研究审美,即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而美的对象,即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等,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的研究,都是经过人的感性、理性作用之后的结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审美艺术创作心理要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审美艺术创作心理要素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58pou.com/post/68800.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