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创作 > 正文

汤显祖艺术创作追求,汤显祖的艺术贡献

cysgjj 发布于2024-10-31 18:09:42 艺术创作 17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汤显祖艺术创作追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汤显祖艺术创作追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至情论是汤显祖的主张,在牡丹亭中是如何体现的?
  2. 克莱尔贝尔说艺术是有意义的形式?
  3. 为什么汤显祖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至情论是汤显祖的主张,在牡丹亭中是如何体现的?

汤显祖在《牡丹亭记题记》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这是“至情”论的经典说法,汤显祖继承了泰州学派反对理学教条,争取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并将其光大在艺术创作的实践中。杜丽娘无疑就是一个大胆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她在追求“情”的过程中实现了对“理”的超越,也一步步实现了个性的自由发展

汤显祖艺术创作追求,汤显祖的艺术贡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克莱尔贝尔说艺术是有意义形式

一、内容需要外化为形式

艺术作品的内容是依附于作品的形式而存在的,艺术家审美情感,审美思想,构思的审美意象,都必须要通过形式符号的编码才能物质化成独立存在的艺术作品,读者才能通过形式符号的解码,达到对内容,意蕴的把握,进而了解作者的意图,获得心灵上的满足,作品的存在才有意义,所以,对艺术品外在形式的重视是必要的。

二、形式之中要言之有物

汤显祖艺术创作追求,汤显祖的艺术贡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艺术之美,美在形式,但不能只是停留于形式,因此,形式之中要有意味,要言之有物。汤显祖提出艺术当以''意趣神色''为主,过分追求九宫四声的形式美感,只会招致窒滞逬拽之苦。

英国艺术家克来夫.贝尔在他的《艺术》一书中提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发我们的审美感情。

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视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汤显祖艺术创作追求,汤显祖的艺术贡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艺术的共同本质。

”“意味”是指那种不同与对自然物的美的感情,而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不可名状的审美情感,“形式”是艺术的核心,是艺术品内的各个部分和质素构成的一种纯粹的关系,意味与形式存则俱存,亡则俱亡。

什么汤显祖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回顾一下《红楼梦》的其中一个情节:

贾宝玉偷看一本当时的***,林黛玉向他借来看,贾宝玉说:“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林黛玉接过来一口气就看完了,越看越爱看,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

贾宝玉和林黛玉看的书叫《西厢记》,作者就是汤显祖。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是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汤显祖有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牡丹亭》之前,中国最具影响的爱情题材戏剧作品是《西厢记》。汤显祖的很多剧作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那么,莎士比亚是谁,他有什么成就?

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和文学家。

这种说法不合适。事实上,汤显祖比不了莎士比亚。“莎戏”比“汤戏”深刻,涉及社会领域也更加宽阔。举个例子说,“汤戏”现在演的很少了,也几乎没有多少观众了。可莎士比亚的戏不同,它们至今仍然经久不衰,影响整个世界。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土,别暑清远道人。早有才名,21岁中举人,34岁进士及第。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薄,礼部祠祭司主事等。因上奏《论辅臣科臣疏》,激烈抨击朝政,谪广东徐闻县典史。两年后调任浙江逐昌知县,抑制豪强,关心民生疾苦,频多善政。49岁弃官还乡,致力戏曲创作。汤显祖深受“左派王学”的影响,反对程朱理学,批判拟古主义的文学,追求个性解放。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戏曲上,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玉梦堂”之梦(又名“临川四梦”),诗文有《玉茗堂全集》等。《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该剧描写了官家牛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向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曲剧,汤显祖被后世人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诗人奥维德的诗句,“爱战胜一切”。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人,生活在同一时期,但相隔万里,无缘相识,却灵犀相通。一个生活在晚明时期,中国古典文明早已过了创造力的巅峰,沐浴在烂熟的文明夕阳般绵软的余晖中;另一个则处于在英格兰国势上升时期,百废待兴。他们俩的经历、社会地位、学养各各不一,但都敏锐地嗅吸到了新时代隐隐飘拂而来的气息。

他们俩的肉体生命囚闭在16世纪下半叶和17世纪初期,无法穿越到其他时空区域中。然而,他们以不同的方式瞻望未来,超越各自局促狭促的现实,飞升到一个美丽的新世界,以酣畅灵动的笔墨将人类的种种痛苦、***与梦想,他们的高贵与卑下,他们的智慧与痴狂一一展示无遗。

他们俩虽与我们相隔四个世纪,但其宏文巨篇依旧弥足常新,不断地激起人们的共鸣与钦佩,仿佛他们的英灵依旧萦回在我们周围,在触发“萧条异代不同时”伤感的同时,一同纠结于“生存还是毁灭”的困惑,体悟生命的大欢喜与大悲哀。

汤显祖生前便有许多称号,如“狂奴”“神仙中人”等。在晚明的时空背景下,这位才华横溢而又狼狈失意的戏剧大师,或许用“奇士”来形容最为妥帖。只有奇士才能写出奇作,也只有奇作才能承载奇士与众不同的思想与精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汤显祖艺术创作追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汤显祖艺术创作追求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58pou.com/post/68987.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