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创作 > 正文

艺术创作的审美距离,艺术创作的审美距离是什么

cysgjj 发布于2024-11-09 12:18:19 艺术创作 13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艺术创作审美距离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艺术创作的审美距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列举7个审美理论观点?
  2. 把“距离说”当成一种美论提出来的美学家是哪位?
  3. 距离产生美是对所有人来说都适用吗?为什么距离远了反而能产生美?

列举7个审美理论观点?

花艺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最核心的价值体验是“美”,因此离不开基本的美学原则。

其中比例、对比、统一、对称、均衡、律动、重复是花艺设计中应用比较广泛的7条美学原则。

艺术创作的审美距离,艺术创作的审美距离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比例

比例是一种局部与整体数量关系的表现形式。艺术设计如果一种比例关系能令人产生美的感受,就是一种优美的比例。

对比

艺术创作的审美距离,艺术创作的审美距离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对比是由特性相异的元素组合而成的设计关系,强调冲突的美感。

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规律。统一与变化,是对立统一规律在设计造型中的应用,是最基础的美学原则。

艺术创作的审美距离,艺术创作的审美距离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把“距离说”当成一种美论提出来的美学家是哪位?

直接把距离说当成一种美论提出来的是英国的爱德华·布洛

关于美论的情境把握和有效性分析。是西方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我们人的感情,因而令我们感到美。这种美论的主要特点是感情的外射。与移情论相,距离说则要在我与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以审美的态度来观赏外物,这时就产生了美。直接把距离说当成一种美论提出来的是英国的爱德华·布洛,他在1912年出版了《心理距离》一书,用心理的距离来解释审美现象。

2、中国当代美学家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争论:(1)主张美是主观的,以吕荧和高尔太为代表。(2)主张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3)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4)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以李泽厚为代表。

3、对美的本质的逻辑性建构:(1)美的可定义性问题: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追求。20世纪,特别70年代以后,西方现代美学出现了一种新的学术势太,许多美学家认为美在客观或在主观的问题已经过时,所以也不再像以往那样热衷于探讨美和艺术的本质问题,甚至否定美能够被人认识,因而给美下定义也就不再必要了。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理论意图就是用日常语言分析来取消对美的探讨,这无异于否定了美的可定义性。

(2)美的观念: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3)美的问题:在人生相与创造相之间。

(4)关于人的本质的全面、完整的预设。马克思这样指出:“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才产生出来的,武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5)关于美的本质的***化界定:人是“世界的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自由形象;美在创造中,例如,星空的美,不仅涉及到了物质存在的星球群,而且也涉及到了审美主体的具体处境和精神状态,这样,星空的美,是由多种因素层以积累,到了条件都具备的时候然后突然被创造出来的。美的创造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

距离产生美是对所有人来说都适用吗?为什么距离远了反而能产生美?

不一定所有人都适用,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这样的,真正意义上的距离不一定是我们能丈量的距离,也可能是生活、心里、隐私等等。所谓的距离产生美可能是小别胜新婚的夫妻,也可能是久别的朋友、或者是对一个完全未知的人或领域的向往。因为有距离所以会有新鲜感,会有探索欲和占有欲,甚至会有怀念、惋惜等等心理感受。

但距离的远近也还需要适度的把控,比如夫妻可以小别胜新婚,但如果是久别,那产生的可能就是陌生或者其他东西;但是如果夫妻之间每天形影不离,没有私人空间和隐私,慢慢的就会觉得无趣甚至厌烦。再换个思路,如果一个人非常热爱一件事儿,可以排除万难去喜欢,但如果把这件事当成了事业,那也许就不再有之前的那份单纯的喜欢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艺术创作的审美距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艺术创作的审美距离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58pou.com/post/70765.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