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创作 > 正文

唯识学与艺术创作,唯识学与艺术创作学的关系

cysgjj 发布于2024-11-28 00:07:26 艺术创作 9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唯识学与艺术创作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唯识学与艺术创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唯识学里面“四分”如何理解?(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如何才能证到呢?
  2. 何为修行?如何修自己?

唯识学里面“四分”如何理解?(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如何才能证到呢?

  这是唯识学中的内容,讲起来很复杂,有点抽象需要深入去学习,O(∩_∩)O~  法相宗认为构成吾人认识作用之心识有四个分位,亦即心、心所法之认识作用共有四种分类。即:  (一)相分,又作所取分。相,即相状;所缘之义。为认识之对象(客体);亦即被主体之心所认识之客体形相。可分为影像相分、本质相分二种。  (二)见分,又作能取分。见,即见照;能缘之义。为认识之主体(诸识之能缘作用);亦即认识、照知相分之主体作用。  (三)自证分,又作自体分。自,自体之义;证,证知之义。即自体上证知见分之作用;亦即自体能证知自己之认识活动(见分缘相分之作用)。  (四)证自证分,即证知自证分之认识作用;亦即自证分之再证知。于八识中皆各具有此四分,为人类行认识作用时所必备者,例如度量一事物,应有“能量”(见分)作为尺度,亦应有“所量”(相分)作为对象,更应该有“量果”(自证分)以得知大小、长短等,而将自证分之“量果”再加以证知,则为证自证分。  第八阿赖耶识能含藏一切善恶***,具有下列四分之义,即:  (一)相分,相,即形相。相分有三种:(1)境相名相,谓第八识能与六识相缘而为境界。(2)相状名相,谓世间有为之法皆有相状,均为第八识所变现。(3)义相名相,谓能诠教下所诠义理之相,亦皆为第八识所变现。  (二)见分,见,即照了之义。见分有五种,即:证见名见、照烛名见、能缘名见、念解名见、推度名见。  (三)自证分,自证,即自证所具之法。谓第八识能持见分、相分,而能亲证自见分缘于相分之不谬。  (四)证自证分,证,即能证之体;自证,即所具之法。谓第八识能持自证分、见分、相分为其本体,而亲证自证分缘于见分之不谬。  祝吉祥如意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何为修行?如何修自己?

人生就是一场无悔的修行路。一次次经历,一***懂得。

唯识学与艺术创作,唯识学与艺术创作学的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过客。相逢是偶然,只是场路过。你路过我,我路过你,我们一起路过了这个世界

在生命短暂的历程中,有些人是注定无法强留的。有些情是谁都难以左右的。缘起了、缘灭了,路过了、又走了,看到了、不见了,想起了、忘记了。匆匆而来,急急远去,过客人生,从来如此。

一个人破肚而出,来到这世间转上一遭,无非就是到这花花世界来经历一番、见证一回、体验一次、修行一场。

唯识学与艺术创作,唯识学与艺术创作学的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浩瀚无垠的岁月烟云中,生命只是一粒微小的尘埃。曾来过,看见过,经历过,然后一闪而过。

岁月不回头,时光不倒流。在人生这条路上,匆匆过客熙熙攘攘,路上行人来来往往。但无论走的是急还是缓,目标是朝向哪个方向,生命也终将会被掩埋在岁月的尘埃里,与泥土完全融合在一起。百年之后,又有谁会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个你,来过一回。

一个人,生前就算拥有的再多,死后也带不走分厘。生命中所有的爱恨情仇与恩怨得失,都将会灰飞烟灭变为虚无。人生就是一场过眼的云烟,即是过客,何必执着?

唯识学与艺术创作,唯识学与艺术创作学的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生命只是一个过程,你我皆为普通过客。人生就是一场无悔的修行,一次次经历,一***懂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唯识学与艺术创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唯识学与艺术创作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58pou.com/post/73031.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